当前位置: 首页 > 旗区动态

传承地名文化 唤醒暖城记忆

发布时间:2024-05-27 09:57:00    作者:无    来源:伊金霍洛旗民政局 【字体: 打印页面 保存 分享:
     

    地名溯源|伊金霍洛旗历史沿革


    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市所辖旗,“伊金霍洛”系蒙古语,意为“圣主的陵园”。因成吉思汗陵园坐落旗境得名。原郡王旗、札萨克旗合并设立伊金霍洛旗。


    秦时属新置秦中之东南,上郡之西北;西汉分属西河、朔方、上郡;东汉仍沿西汉旧制,南匈奴降汉后,为南匈奴各部驻牧地;五胡十六国时为后秦辖地,后入夏赫连氏置畿内属地,后魏为统万镇及夏州北;大统元年(535),北魏分为东西魏,本旗属西魏;隋唐时分属榆林郡、宥州郡、朔方郡及银川地;宋淳化年间(994),属东胜、云内二州及延安路;明初属东胜卫,后改右卫,天顺初废之,时有蒙古族阿罗出、毛里孩、火筛等部相继占据,后为巴图孟克达延汗子孙领地,统称鄂尔多斯部。

    清顺治六年(1649)建伊克昭盟,划为鄂尔多斯左翼前、中、后,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六旗,额璘臣为第一任盟长,并领左翼中旗即郡王旗;乾隆元年(1736)六旗各析地一段增置右翼前末旗,以定咱拉什任札萨克,俗称札萨克旗。郡、札两旗初封旗时,疆域东至准格尔旗界,南至长城,西至杭锦旗、乌审旗界,北至达拉特旗界,南北长约160千米,东西110千米,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郡王旗下设4个哈拉(参领),17苏木;札萨克旗设东、中、西哈拉,下设13苏木;各苏木无疆域界限,遂水草游牧。清光绪年间(1871—1908),将南北分别划给神木县、东胜厅外,郡王旗制缩为东西扎兰,全旗由17个苏木变为东四苏木、西四苏木;札萨克旗制未变动。

    1912年,隶属山西省归绥道;1914年,札、郡两旗属绥远省管辖;1936年,札、郡两旗属绥境蒙政会管辖;1939年,郡王旗设立10个保,50个甲;札萨克旗设立1个联保办事处,下设3个保,后调整为1个保3个甲,下设7个邻。1947年,又调整为1个乡,3个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胜县管辖之平治乡3个保(今布连乡南部)、爱民乡5个保(今纳林塔、新庙大部)划归郡王旗;1952年原归伊克昭盟直辖的通格朗、达尔扈特2个区划归札萨克旗。郡王旗初设置六个区,31个行政村;1954年撤销三区,第二乡划属东胜县,原六区改为三区,调整为30个乡;1958年撤销了区的建制,调整合并为15个乡,同年调整为12个乡、1个镇,1958年11月5日,札、郡两旗合并,暂称札郡旗,建立5个人民公社。1959年1月15日,更名为伊金霍洛旗,统一调整为8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1年,调整为12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2年,调整为15个人民公社,1个镇。1964年,旗人民政府迁往阿勒腾席热,撤销新街镇,设置阿勒腾席热镇人民公社,新街镇农村人民公社与原札萨克人民公社合并设新街人民公社。1983年将阿勒腾席热镇人民公社改设为阿勒腾席热镇,新街人民公社改设为新街镇,伊金霍洛、台格、苏布尔嘎3个人民公社改为苏木,红海子、布尔台格、布连、公尼召、红庆河、纳林希里、台吉召、合同庙、哈巴格希、纳林陶亥、新庙11个人民公社改为乡;1993年布尔台格乡、布连乡合并设立乌兰木伦镇,红海子乡并入阿勒腾席热镇;1998年复设布尔台格乡、布连乡;2003年哈巴格希乡并入东胜区;2005年,新街镇、台格苏木合并设立札萨克镇,红庆河乡、纳林希里乡合并设立红庆河镇,伊金霍洛苏木、公尼召乡(原查干桃林)合并设立伊金霍洛镇,布尔台格乡、布连乡并入乌兰木伦镇,纳林陶亥乡、新庙乡合并为纳林陶亥镇,苏布尔嘎苏木、台吉召乡、合同庙乡合并设立苏布尔嘎镇。至此,全旗辖阿勒腾席热、札萨克、红庆河、伊金霍洛、乌兰木伦、纳林陶亥、苏布尔嘎7个镇。

    (资料参考:《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鄂尔多斯市地名志》2021年版)

  • 主办单位:鄂尔多斯市民政局

    电 话:0477-8588228(传真)

    邮 箱:eedsmzj@126.com

  • 蒙ICP备19004350号-1

    网站标识码:1506000017

    技术支持:内蒙古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受理信访举报电话:0477-8588223

    纪检组邮箱:mzjpzjjz@126.com

    蒙公网安备15060302000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