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5 16:52:00 作者:乌日娜 来源:伊金霍洛旗民政局 | 【字体: 大 中 小】 | 【
![]() |
【![]() |
分享: |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爱民各项工作,不断增加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全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取得新成效
十年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逐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救助工作,根据实际逐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定期开展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做到“逢进必核”。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由2013年420元、600元/年/人提高到2023年720元、950元/年/人,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2.5亿余元。
十年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认真落实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要求,全面完成“社保兜底脱贫一批”相关工作任务。定期同乡村振兴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将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定期开展“回头看”全面摸排工作,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的发生,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问题。同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救助对象按照低保标准30%的比例提高救助标准。累计享受减退政策520余人。
十年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积极开展低收入群体定期摸排工作,对不符合低保、特困条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1.5倍的低保边缘户,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支出型困难人口,按照主动发现、自主申报、数据比对、群众反映、入户调查的方式开展定期摸排工作,并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实时监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累计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4956人。
十年来,伊金霍洛旗民政局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向爱心企业募集资金设立“天骄暖心”特别救助基金,为享受完现有社会救助政策后仍无法摆脱困境的困难家庭,再次给予特别救助,10年来特别救助困难家庭53户,发放救助资金298万元。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儿童权益最大化原则”,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220元,保障标准位居自治区前列。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开展留守、孤困儿童政策宣讲进社区、走访慰问、爱心帮扶义捐等活动,利用已建成的8家社区“儿童之家”和7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开展亲子互动、课外兴趣、研学探索、心理讲座、个案辅导等专业服务,确保未成年人权益有保障、成长有关爱。
十年来,我们用心用情开展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流浪救助工作。建立定期信息比对的动态调整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2019年至今,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22.6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62.5万元。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求助有门、救助及时。2013年至今共救助外来流浪乞讨人员310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1.1万元。成功护送受助对象返乡寻亲30人次,救助医治重病人员20人次。
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中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扎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有序完成2014 年、2017 年、2021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旗嘎查村(社区)“两委”正职全部实现“一肩挑”。指导全旗138个嘎查村和27个社区实现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及法人备案、履职承诺和述职、“三务”公开及村规民约全覆盖,其中3个村入选自治区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案例。深入推进全区社区治理新发展,我旗2021年被确定为全区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2022年我旗新北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023年我旗纳林高勒社区被评为“北疆”示范社区,布拉格社区被评为城乡社区服务提升行动社区。
2021年,按照自治区、市两级有关部门要求,伊金霍洛旗民政局紧跟时代,将“三社联动”升级到“五社联动”,充分总结与整合疫情防控期间的社区治理经验以及新涌现的两股社区力量——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坚定开展地区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社工站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大局,与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整合联动,在促进居民充分参与、构建新时代本土社区治理模式中提供专业力量。目前,“五社联动”项目试点已在伊金霍洛旗全部7个镇的17个社区投入31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社工站与社工室,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扎实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直接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次,形成“纳里花开”、蒙古族口述史、转移进城妇女就业支持、带你看世界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全旗现有持证社工1209人,约占全市持证人数的35%。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引导社会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2019年,成立伊金霍洛旗社会组织党委,建立市级层面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会组织党委、社会组织党建办、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三位一体”抓党建的工作体系全面形成。十年来,全旗社会组织从30多家发展到178家,向社会组织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35名。率先在全市开展社会组织针对民政服务对象需求购买服务,累计投入400万元共服务8万人次,党对社会组织领导能力全面加强。
全方位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展现新作为
十年来,伊金霍洛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模式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建成旗级、镇级、社区级三级养老骨干网,共建成居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15处,老年助餐点13处,实现主要城区全覆盖,老年人就近就可以享受各种养老服务项目,基本满足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布局。“三不离、解三难”的养老服务模式(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不离亲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家务难、就医难的问题,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解决了老年人最突出的几个养老困境。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养老服务越来越精准的需求愈加凸显,2023年,我旗在“三不离、解三难”的基础上开展“三边”服务,即让基本养老服务聚集在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效率,强化“政策找人”、“服务找人”措施,让老年人获取基本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可及、贴心暖心。
十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婚姻登记和殡葬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移风易俗成效明显。积极开展“三沿七区”违建墓地整治和历史性集中埋葬点规范工作,积极倡导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持续优化婚姻服务,实现市内居民结合登记“全市通办”,婚姻登记信息电子证照全面推行;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积极倡导婚俗新风,促进文明家风建设,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十年来,我们积极推动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全面提升。认真贯彻关于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稳妥开展行政区划变更。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共采集十一大类64子类的地名信息3434条,其中陆地水系名称123条,陆地地形名称35条,行政区域名称8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150条,非行政区域名称32条,居民点名称1389个,交通运输设施名称494条,水利、电力设施名称195条,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73条,建筑物名称100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名称835条,积极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项目,广泛宣传优秀地名文化。2019年荣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非凡的十年,伊金霍洛旗民政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坚定有力的步伐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征途在前,使命在肩,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办好惠民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书写新时代“民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