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标志,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工人才)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基层社工人才化解基层矛盾、构建和谐康巴什、全面落实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基本情况
康巴什新区现有社工督导3人(社会工作师职称),全国社工师1人,助理社工师7人,市级助理社会工作师71人,培养了社会工作者128人,除1名助理社会工作师在民政局工作外,其余均在街道社区工作。
存在问题
一是社工人才发展严重滞后,指导社会组织发展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理论知识,不能科学高效的指导社会组织发展。社工人才严重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一方面现有社工岗位缺乏专业人才(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社工人才);另一方面社工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引导及岗位有限的问题没有及时到社工岗位就业,造成人才浪费。
二是承载社工人才的社会组织规模、数量、实力还远远达不到购买政府服务的能力,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数量严重缺乏,由于政府扶持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滞后,造成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购买服务缺少承担主体,没有形成竞争力。
三是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监督评估体系还不健全。
四是社区缺乏专业的社工人才指导社区社会组织正常运行,导致社区社会组织规模、数量、自我发展壮大能力欠缺,对非会员的吸纳力不强,不能主动开展活动;服务类社会组织更是缺少生存空间,严重制约着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
五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严重短缺,政府自上而下没有把培养社工人才所需的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还停留在试验阶段,没有形成购买服务项目库;培植社会组织、培养社工人才的专项奖励经费严重缺乏。
六是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社工督导机制,缺乏行业指导。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基层社工人才:
一、定岗位购买服务,建立一支社区社工人才队伍。
社区社工服务站作为社区的一个社会组织,不仅承载社工人才队伍,同时也是社区去行政化,实现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载体。依托社区居委会组建社工服务站,每个社工服务站设定五个社工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招聘现有社区民生志愿者、“三支一扶”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对已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大学生优先录用)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社工服务站工作。社工服务站作为社区居委会的社会组织,不仅可以承接本社区范围内关于养老、儿童、妇女、残疾、救助等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同时可以协助居委会培育社区各类社会组织,促使其发展壮大参与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居民自治。
二、以实践促进学习,培养一支高效社工人才队伍。
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签订社工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以社区社工人才实训基地、社区社工服务站为平台,接收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新区实训基地实习半年以上,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毕业后留用到实训基地;同时派遣社区社工服务站社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新区培养一支高效的社工人才队伍。采取“走出去”方式,选派新区优秀社工到深圳、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社工机构挂职学习,为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本土社会工作者,更好的为居民开展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三、引人才建立机制,形成一支社工督导队伍。建立一支社工督导队伍,有利于促进社工服务站的正常运行。社会工作通过社工服务站提供服务,而社工服务站需要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协调运转,社工督导是社工服务站的专业管理者,有助于顺利完成工作;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对象希望获得高质量的服务,而很多工作人员是在一线服务的“新手”,因此,通过建立督导制度,可以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服务人员成长。一线服务的“新手”需要定期、持续的督导过程,才能结合服务经验来体会和实践专业知识和方法,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成长;有利于促进专业发展。社会工作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作者必须适应变化,而督导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胜任工作,从而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建立督导制度,培养督导人才。借鉴先进地区社工人才发展模式,引进先进地区社工督导,形成一支本土社工督导队伍。
1.以引进先进地区的社工服务机构——至善社工服务社作为新区社工督导队伍的培训基地,以至善社工服务社的优秀督导队伍为基础,组建、培养一支本土社工督导队伍,建立康巴什新区的督导体系,每个督导指导两名督导助理,每个督导助理指导六名一线社工。
2.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社工督导岗位,每一个街道购买一个社工督导岗位,用以指导社区社工服务站正常运行,督导服务站一线社工开展专业服务。
四、定措施扶植培育,发展一批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社工服务站作为社区的一个社会组织,不仅承载社工人才队伍,同时也是社区去行政化,实现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载体。
1.顺势引导发展文体类社区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文体协会组织的特长,整合社区资源,利用上级各部门在文化体育建设方面的投入,通过举办书画展、广场舞、健身操比赛、歌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协会成员参加各类比赛,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壮大社区的文体协会组织。
2.重点扶持生活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生活服务类的社会组织严重缺乏,生活成本过高、服务场所紧缺等因素,严重制约社区小型的生活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制定培植措施,通过提供用房、指定服务场所、设立奖励资金等措施培育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社会组织,一方面解决本社区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无人服务的困境。
3.合力发展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大力培育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组织,推行“三个一批”的扶持培育办法:引进先进地区一批专业的社工机构,作为社工人才队伍的孵化器,选择一批现有的社会组织,按照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的要求规范整合,使之成为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一批公益性社会组织。
五、落实经费保障运行,壮大社工人才队伍。
1.设立扶持民间组织专项资金。每年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重点给予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资金扶持,包括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筹建成立时一次性经费补贴,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至2万元,对于从先进地区引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至10万。
2.设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专项资金,每年从福彩公益金中切出一块经费用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专项资金,确保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岗位的连续性;三是设立社工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经费专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给予10万元的财政补贴,用于社工人才的培训、实习锻炼、继续教育资金及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社工网站、社工宣传刊物等平台建设。
总之,康巴什新区的社工人才队伍培养和社会组织发展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充分利用新区的优势,在基层社工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和社会组织方面做大做好文章,更好地为新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