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7 13:56:00 作者:张丝郁 来源:区划地名科 | 【字体: 大 中 小】 | 【
![]() |
【![]() |
分享: |
蒙西兵团知青博物馆位于鄂托克旗蒙西镇碱柜村。地处北纬 39°55′,东经106°45′。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战友和广大知识青年对鄂托克旗蒙西地区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弘扬兵团文化和知青精神,于2016年在原址基础上修复建成博物馆。
蒙西兵团知青博物馆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广场上陈列着兵团战士用过的解放卡车、推土机、军号、纪念碑及两条长45米的渠系,并设有按军事防御设施设计的阶梯状的花池。博物馆由原三十四团部改建而成,内设政治处、司令部、扬水站、8·29事件等17个展区。
在广场的北侧中央屹立挺拔的一块大石头,写着“在这里我们曾经”几个大字,提醒人们“不忘初心”。背面是兵团碑记,简单介绍了兵团的由来。广场北侧房屋上檐正中央有鲜艳的五角星,下面用蒙汉双语写着“兵团知青博物馆”。
馆内主要展出兵团战士和知识青年在蒙西地区生产、生活期间, 工作、学习、生活的文字史料、自制相机、照片、电影放映机、铅字打印机、饸烙床、自制的皮裤皮袄、军用衣物以及军事训练的武器模型等展品和历史文档。
1972年8月29日上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二连41名战士赴河心岛执行劳动任务,乘船不幸被浪打翻,在面临生死抉择之际,他们互相施救,虽然大部分战士获救,但还是有9名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75年三十四团转为农场制度,1979年兵团战士相继返城。
这些战士和知青来自包头、集宁、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唐山、北京和上海,历时5载,搭泥棚、建营垒、通电扬水、疏渠垦田,在亘古荒沙滩上,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生产建设。为开发建设蒙西沿黄地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随后在鄂托克旗农牧业大调整中承接东部地区农民转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