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8 17:01:00 作者: 来源: | 【字体: 大 中 小】 | 【
![]() |
【![]() |
分享: |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工作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城乡居民三项主要职能,采取切实措施,大力落实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孤儿、城镇“三无”人员及“三民”对象生活补助和75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等六项民生指标;积极创新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努力提供养老服务、婚姻殡葬、区划地名三项公共服务,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293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517万元,城市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到了每人每月402元;共有农牧区低保对象5213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7522.7万元,农牧区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到了每人每月257元;共有五保供养对象5857人,其中集中供养1338人,分散供养4519人,集中供养平均标准达到了每人每年9113元,分散供养平均标准5025元;共有城镇“三无” 人员349人,孤儿329人,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500元,分散供养标准1100元;共有“三民”对象3524人,平均补助水平达到了每人每月680元;75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惠及58944人;共建成运行19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类养老机构87家(其中社会福利机构21家,敬老院3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1所),使城市和部分农牧区老人可以享受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和志愿者常年结对帮扶服务;共有各类社会组织910个,其中社会团体627,民办非企业单位283个,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同时,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妥善处理了蒙陕线红碱淖段和克珠尔滩段边界纠纷,调处了杭锦旗呼和木独镇与吉日嘎朗图镇因界线走向文字说明与附图不一致引发的边界纠纷及东胜区与达拉特旗交界沟边界纠纷,维护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1+5+x-y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工作实效。“1”指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工作,“5”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退役士兵安置和社会组织管理,“X” 指区划地名、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社工人才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彩票发行管理等民政其他方面的工作,“Y”则指年内本地区民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1+5+x-y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体系,细化了工作项目,量化了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为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制度、政策的创制力度,切实解决了制约工作深入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截至6月底,已建立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机制,在加紧建设信息比对数据平台的同时,协调联系公安、房管、社保等部门,采用人工比对的方式,对新申请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信息比对,确保公平施保、公正施保;制定了《鄂尔多斯市社会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实施细则》,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关于实施惠民殡葬的意见》,在自治区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将殡葬惠民补贴范围扩大到农村牧区居民、城市失业人员等不享受职工丧葬补贴待遇的居民。同时,加强标准化管理,推行婚姻登记机关、五保供养机构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养老福利机构和窗口单位的等级评定,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夯实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能。一方面,为提升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大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力度,探索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公益类社会组织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推广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教育和深入开展“三到”服务,进一步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意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